新安縣地處洛陽西部,東接孟津及市區,西與渑池、義馬爲鄰,南連宜陽縣,北臨黃河,與濟源市及山西省垣曲縣相望。縣域面積1160平方公裏,總人口54萬,轄11個鎮,2個省級産業集聚區,是國家衛生縣城、國家園林縣城、全國文化先進縣、全國綠化模範縣、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、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、中國旅遊強縣、中國書法之鄉、中國澄泥硯之鄉、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範縣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。新安交通區位明顯,自古就被譽爲“豫陝孔道”、“中州鎖鑰”,隴海鐵路、鄭西高鐵、連霍高速、310國道橫貫東西,甯洛高速擦肩而過,毗鄰洛陽機場。是西氣東輸、西油東輸能源大通道,國家信息高速公路中部地區主通道、絲綢之路節點城市,是洛陽市組團縣之一,距離中心城區只有30分鍾車程。新安文化底蘊深厚,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區。秦時置縣,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。取名“新安縣”,蘊含“新治安甯”的意思。人文始祖黃帝在此營建密都;“二十四孝”王祥在此臥冰求鯉;“詩聖”杜甫在此寫下著名詩篇“三吏三別”之一的《新安吏》;新安函谷關是絲綢之路西行第一關,2014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;“石刻唐書”千唐志齋是全國唯一的墓志銘博物館;鹽東漢代倉儲遺址和漢函谷關遺址分別于1998年和2013年被評爲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”。新安旅遊資源豐富,地處太行余脈與秦嶺余脈交彙地帶,境內有王屋山—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,有“中國嶂谷第一峽、古海洋天然地質博物館、黃河山水畫廊”—龍潭大峽谷,“豫晉大河、古海奇觀、雲頂草原、高山草甸”—黛眉山,以“荊山紅葉、荊紫生岚”聞名的荊紫仙山等。境內有5A級景區1家、4A級景區3家、3A級景區4家、2A級景區2家,初步形成了北部“四山一湖一集群”、南部“一帶一城一園區”、東部“一溝一域一特色”的全域旅遊新格局和“絲路漢關,山水新安”旅遊品牌。新安産業基礎雄厚,著力構建“222”産業體系,即先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産業,電子商務和物流兩大新興産業,文化旅遊和高效農業兩大特色産業。全縣有規模以上企業258家,市級以上研發平台132家、院士工作站2家、國家級企業孵化器1家、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111家、高新技術企業37家,形成了完整的先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産業鏈條,主導産業産值占比達到80%以上。境内新安縣产業集聚區和洛新产業集聚區建成区面积25.8平方公裏,入駐企業700余家。均爲河南省首批産業集聚區和二星級産業集聚區。新安城鄉貫通發展,縣城框架不斷拉大,東、西區基本建成,山城、水城、漢關文化城“三城”建設有序推進,建成區面積28平方公裏,常住人口20萬人,“絲路漢關,山水相間,山中有城,城中有山”格局正在形成,城鎮化率49.78%。鐵門書法小鎮、石寺奇石小鎮、北冶陶瓷小鎮、五頭櫻桃小鎮、石井旅遊特色小鎮逐漸成型,著力打造了大河田園、櫻桃生態谷等11個溝域經濟示範帶(區)和15個農業休閑園區。新安生態底色優美,堅持以沿黃生態保護治理爲引領,圍繞洛陽“四河同治”要求,紮實開展全縣域“五河同治”,全場42公裏的澗河治理提升實現“水清、岸綠、路暢、惠民”,飲用水源地和出境水質達標率100%;持續推動沿黃綠化久久爲功、礦山綠化徹底解決、廊道綠化見底清零、澗河綠化“一道綠色通洛城”、村莊綠化提質提效,重點打造10萬余亩沿黄生态长廊,“新時代新安富春山居圖”逐步繪就。
近年來,新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引領,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和縣域治理“三起來”要求,圍繞洛陽市“9+2”工作布局和都市圈核心區六組團發展,大力實施“1366”縣域總體發展思路,突出六項抓手,打好三大攻堅戰,在洛陽副中心、都市圈建設中,堅持優勢共享、錯位發展、互補發展、率先發展,幹在實處,走在前列,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。
2019年,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01.9億元、總量居洛陽市第1位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.6億元、總量居洛陽市第2位;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7561元、17543元,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、全市平均增速。榮獲全省2018年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先進縣(非重點生態功能區縣/市)第六名,位居全省縣域經濟“十強縣”,2020年4月入选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“三起來”县(市)。